MZ∕T 152—2020 康复训练器械 主动式上肢关节训练器通用技术条件(民政)
ID: |
331E1227A5B04CE0BB882DE69529F950 |
文件大小(MB): |
0.32 |
页数: |
15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1-12-24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11.040.99,CCS C 30 MZ,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行业标准,MZ/T 152—2020,康复训练器械,主动式上肢关节训练器通用技术条件,Rehabilitation training devices—,General specifications of active upper limb training devices,2020-10-23 发布2020-10-23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发布,MZ/T 152—2020,I,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 1,4 分类 2,5 技术要求. 2,5.1 外观. 2,5.2 活动范围..2,5.3 活动部件..3,5.4 行程调节装置4,5.5 阻力调节装置4,5.6 手握持件..4,5.7 软包件 4,5.8 自立型主动式上肢关节训练器的稳定性. 5,5.9 静载强度..5,5.10 疲劳强度5,5.11 固定型主动式上肢关节训练器的安装要求. 5,6 试验方法. 5,6.1 检验条件..5,6.2 外观检验..5,6.3 活动范围检验5,6.4 活动部件检验5,6.5 行程调节装置检验.5,6.6 阻力调节装置检验.6,6.7 手握持件检验6,6.8 软包件检验.6,6.9 自立型主动式上肢关节训练器的稳定性检验.. 6,6.10 静载强度检验.6,6.11 疲劳强度检验.7,6.12 固定型主动式上肢关节训练器的安装要求检验.. 8,7 标志、使用说明书.,MZ/T 152—2020,II,8.1 包装.9,8.2 运输.9,8.3 贮存.9,MZ/T 152—2020,I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文件的有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残疾人康复和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48)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常州市钱璟康复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建本医疗康复器材有限公司、常州市久圣康复器材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樊金成、张鹏程、毕建明、薛沪芳、凌伟、庄慧芳、何永正、杜小龙、孙雪蛟、,宋锡峰,MZ/T 152—2020,1,康复训练器械主动式上肢关节训练器通用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主动式上肢关节训练器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对上肢关节作主动训练的康复器械,本标准不适用于对上肢关节作主/被动混合训练的康复器械,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9174 一般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 24436—2009 康复训练器械安全通用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主动训练active training,训练者肢体主动带动器械进行康复训练,器械可输出阻尼力,对肢体运动施加阻力,3.2,主动式上肢关节训练器active upper limb training devices,供训练者对上肢关节(包含肩关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手指关节中的单一关节或多种关节的,组合)进行主动训练(3.1)的器械,3.3,自立型主动式上肢关节训练器self-standing active upper limb training devices,在使用场所可以整体搬移的主动式上肢关节训练器(3.2),3.4,固定型主动式上肢关节训练器fixed active upper limb training devices,紧固或以其他方式固定在一个规定的位置进行使用,只可用工具才能够拆卸的主动式上肢关节训练,器(3.2),3.5,训练位training position,器械上满足一个人至少完成一种训练功能的位置,[GB 24436-2009,定义3.2],MZ/T 152—2020,2,3.6,加载垫loading mat,在测试件与加载设备之间传递测试载荷的刚性材料件,4 分类,4.1 按器械是否提供阻力分:,——抗阻训练型;,——非抗阻训练型,4.2 按安装方式分:,——自立型;,——固定型,5 技术要求,5.1 外观,5.1.1 可触及或可视的零件表面不应有毛刺、尖角、锐边等缺陷,5.1.2 塑料等高分子材料件表面应色泽均匀、无开裂、飞边等现象,5.1.3 焊接件焊缝表面应均匀平整,不应有漏焊、虚焊、焊瘤、夹渣、裂缝、烧穿、飞溅物等缺陷,5.1.4 镀(涂)层表面应色泽均匀,不应有锈蚀、露底、鼓泡、剥落、流挂和明显的划痕等缺陷,5.1.5 木制件榫结合处应结合牢固,加工表面不应有崩茬、刀痕、毛刺、虫眼,尖角等现象,5.2 活动范围,随训练部位一起运动的部件,其相应的可活动范围应不小于表1 中的上肢关节活动度,表1 上肢关节活动度,序号训练部位运动方向上肢关节活动度上肢关节活动图示,1 肩关节,前屈0°~90°,后伸0°~50°,外展0°~90°,内收0°,外旋0°~90°,外展,内收,外旋内旋,0,前屈,0 后伸,0,MZ/T 152—2020,3,表1 上肢关节活动度(续),序号训练部位运动方向上肢关节活动度上肢关节活动图示,1 肩关节,内旋0°~90°,水平屈曲0°~135°,水平伸展……
……